北京专业房产律师网 旗下网站 
北京房地产律师网
品牌服务
大型律所,一流团队!  权威咨询,高效代理!  可胜诉后支付律师费!  电话:13691255677  
 

建筑房产专题 >> 商品房律师

出卖人在商品房买卖台同“商品房的销售依据"一栏的空白处未填写任何文字,能否将出卖人的该行为等同于“故意隐瞞没有取得商吊房预售许可证明

日期:2017-11-29 来源:网 作者:网 阅读:269次 [字体: ] 背景色:        

出卖人在商品房买卖台同“商品房的销售依据"一栏的空白处未填写任何文字,能否将出卖人的该行为等同于“故意隐瞞没有取得商吊房预售许可证明"

就上述问题,实践中观点不一

第一种观点认为,《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条例》第27条第1款规定:“房地产开发企业预售商品房时,应当向预购人出示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明。"出卖人在签订合同时负有向买受人出示其预售许可证明的义务,如果出卖人没有取得预售许可证明,其应当主动向买受人履行如实说明的告知义务。如果出卖人不能举证证明其在签订合同时已向买受人履行了告知义务,就应当构成“故意隐瞒",出卖人承担惩罚性的赔偿责任。

第二种观点认为,对于出卖人的默示行为,如合同“商品房的销售依据" 一栏的空白处未填写任何文字等清形,在法律没有明确规定前,不宜将出卖人的默示行为等同于故意隐瞒我们认为,第二种观点是正确的。

《商品房买卖合同解释》第9条出卖人“故意隐瞒"应当指出卖人故意向买受人提供取得预售许可证明的虚假事实,或者在买受人询问时,故意隐瞒未取得预售许可证明的事实,致使买受人陷人错误意思表示的行为。主要理由是:

第一,依据民法理论,故意隐瞒属于欺诈的一种表现形式。依据《民法通则意见》第68条规定:“一方当事人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对方当事人作出错误意思表示的,可以认定为欺诈行为。" 依该规定,认定一方当事人的行为构成欺诈,一般须具备以下四个条件:欺诈方具有欺诈的故意;欺诈方实施了欺诈行为;被欺诈的一方因欺诈而陷人错误;被欺诈方因错误而做出了意思表示。因此,认定出卖人的行为是否构成故意隐瞒应当适用上述判断标准,特别是应当审查出卖人是否具有故意隐瞒未取得预售许可证明的意思表示,并主动实施了隐瞒的行为,不同时具备上述要件的,不能认定为《商品房买卖合同解释》第9条规定的出卖人“故意隐瞒"。

第二,《商品房买卖合同解释》第9条参考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9 条双倍惩罚性赔偿的规定,由出卖人承担惩罚性赔偿责任,旨在对出卖人的恶意行为予以惩罚,维护相对弱势的买受人,因此,在认定出卖人是否存在故意隐瞒行为时更应该强调其主观上的恶意,对于出卖人的默示行为,如合同“商品房的销售依据"一栏的空白处未填写任何文字等情形,在法律没有明确规定前,不宜将出卖人的默示行为等同于故意隐瞒。

第三,买受人作为合同相对方,在订立合同时也应负有一定的注意义务。由于我国采取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明公示制度,买受人在购买房屋时对于出卖人是否取得预售许可证明应当进行必要的查询,在签订合同时如果约定中未标明预售许可证号,买受人应当对此产生合理怀疑,并进行相应的询问。如果买受人不能提供证据证明其已尽到了上述的合理注意义务,并且出卖人对此进行了虚假陈述时,不应认定出卖人的不作为行为构成“故意隐瞒",并承担惩罚性的赔偿责任。



特别声明:本网站上刊载的任何信息,仅供您浏览和参考之用,请您对相关信息自行辨别及判断,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本网站部分内容转自互联网,如您知悉或认为本站刊载的内容存在任何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本站网络服务提供者或进行网上留言,本站将在第一时间核实并采取删除、屏蔽、断开链接等必要措施。网络服务提供者联系电话:15313195777。
WAP


 
13691255677